最新消息

如何讓10歲的孩童更容易理解聖經內容的方法

發表於 四月 14, 2025 在 9:38 上午 為

如何讓10歲的孩童更容易理解聖經內容的方法:

  • 視覺化學習:使用圖片、圖表或視覺化工具來幫助孩子理解複雜的概念。
  • 互動式學習:鼓勵孩子參與討論和互動,例如在朗讀繪本故事(講故事)時停下來提問。
  • 簡化語言: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來解釋複雜的內容。

 

五點具體行動方案:

  1. 視覺化學習:使用圖片或短影片來輔助教學,讓孩子透過視覺化的方式理解內容。
  2. 互動式朗讀:在朗讀故事時適當停下來,提出問題或讓孩子預測接下來的劇情。
  3. 簡化語言: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來解釋複雜(抽象)的概念,避免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。
  4. 實際應用:將所學的內容應用於日常生活中,讓孩子看到實際的效果。
  5. 鼓勵討論:鼓勵孩子與同儕或家長討論所學的內容,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。

 

以創世記 3:1-3:19 為例

經文摘要: 蛇引誘夏娃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,夏娃也給了亞當吃。他們因此意識到自己的赤身裸體,並用無花果樹的葉子遮蓋身體。上帝質問他們,他們互相推卸責任。上帝因此懲罰蛇、夏娃和亞當。

 

  1. 視覺化學習:使用圖片或短影片來輔助教學,讓孩子透過視覺化的方式理解內容。
    • 應用: 準備關於伊甸園、蛇、分別善惡樹、亞當和夏娃,以及他們穿著無花果樹葉子的圖片。也可以使用以伊甸園故事為主題的兒童動畫短片。
    • 圖片範例:
      • 美麗的伊甸園,有各種動物和植物。
      • 蛇在蘋果樹上(為了教學簡化,可使用蘋果,雖然經文中沒有明確指出是哪種果子)。
      • 亞當和夏娃吃果子後的表情變化。
      • 亞當和夏娃用樹葉遮蓋身體。
    • 影片範例: 兒童聖經故事動畫版本的伊甸園故事。
  1. 互動式朗讀:在朗讀故事時適當停下來,提出問題或讓孩子預測接下來的劇情。
    • 應用: 在朗讀創世記 3:1-3:19 時,在關鍵情節處停頓,引導孩子思考。
    • 互動範例:
      • 讀到蛇問夏娃「神豈是真說,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?」時,問孩子:「你們覺得夏娃會怎麼回答?」「如果妳是夏娃,妳會怎麼做?」
      • 讀到夏娃吃了果子,又給了亞當吃時,問孩子:「你們覺得亞當吃了之後會發生什麼事?」「亞當和夏娃做對了嗎?」
      • 讀到上帝質問亞當和夏娃時,問孩子:「你們覺得亞當和夏娃會認錯嗎?」「如果是你們做錯事,會勇敢承認嗎?」
  1. 簡化語言: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來解釋複雜的概念,避免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。
    • 應用: 將「分別善惡」解釋為「知道什麼是對,什麼是錯」,將「違背神的命令」解釋為「不聽神的話」。
    • 解釋範例:
      • 「蛇對夏娃說謊,想讓她覺得吃果子很好。可是蛇是壞的,牠說的話不能相信。」
      • 「神希望亞當和夏娃聽祂的話,因為神愛他們,知道什麼對他們最好。但是亞當和夏娃沒有聽神的話。」
      • 「當我們做錯事的時候,就像亞當和夏娃一樣,有時候會想要找藉口,或是怪別人。但是神希望我們勇敢承認錯誤。」
  1. 實際應用:將所學的內容應用於日常生活中,讓孩子看到實際的效果。
    • 應用: 將亞當和夏娃的故事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連結,讓他們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。
    • 應用範例:
      • 「當朋友慫恿你做不對的事情時,就像蛇引誘夏娃一樣,你要怎麼做?要相信朋友還是相信神?」
      • 「當你不小心弄壞了別人的東西,你會怎麼做?會像亞當和夏娃一樣怪別人嗎?還是會勇敢承認?」
      • 「神希望我們聽祂的話,就像爸爸媽媽愛我們,也希望我們聽他們的話一樣。聽神和爸爸媽媽的話,會讓我們更平安、更快樂。」
  1. 鼓勵討論:鼓勵孩子與同儕或家長討論所學的內容,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。
    • 應用: 在課程結束前,鼓勵孩子們分享他們從故事中學到的功課,並邀請家長在家中與孩子們繼續討論。
    • 討論範例:
      • 「你覺得蛇為什麼要騙夏娃?」
      • 「你覺得亞當和夏娃最錯的地方是什麼?」
      • 「從這個故事中,你學到什麼最重要的功課?」
      • 「回家後,你可以跟爸爸媽媽分享今天學到的故事,一起討論怎麼在生活中聽神的話。」

 

兩個反思提問:

  1. 我是否充分利用視覺化工具來幫助孩子理解複雜的內容?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進一步提升視覺化學習?
  2. 我如何確保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保持高昂的興趣和參與度?是否需要調整教學方法來適應孩子的個性和需求?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

目錄